•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马院 | “村韵新声”乡村振兴团,行走的思政大课堂

发布时间: 2024-07-01

  “乡村振兴谱新篇,青年挺膺换新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焕发了新气象。”这是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员深入该镇后的感悟。

  自立院以来,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办院原则,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底色。此次6月30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书写初心、献礼“七一”,推动社会实践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的精彩一笔。

探源究底,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才能凝聚逐梦前行的力量。只有老百姓满意的党建工作才能引领百姓幸福生活。

  兴庆区掌政镇新创家园是一个纯移民社区,共安置来自西吉、海原、彭阳的劳务移民1094户4667人,是全区规模最大的县外劳务移民易地集中安置区。2020年12月成立社区,下辖南、北2个居民小区,现有居民5006人,其中,回族714户3391人,占总人口67.7%。

  多年来掌政镇新创家园社区党支部始终牢记嘱托总书记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做强乡村振兴大事业。成员们参观走访了新创家园党建成果展览厅和乡村振兴实践展示馆,领略到新创家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风采,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领头羊”的关键作用,从移民搬迁、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环节入手,党支部坚持“四融四同”,让各族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同谱写民族团结心连心、邻里和睦一家亲的和谐画卷。

千方百计,探寻乡村振兴方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赋能乡村振兴,是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的有效途径,从昔日的出行“五难”到今日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便捷,也激发了成员们的调研热情,为此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调研中了解乡村振兴的成就及需求,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成员们以焦点小组、关键人物访谈的方式与掌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华楠、社区书记施建峰见面,了解该地移民搬迁安置、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创业示范、文化创建、基层治理状况。随后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入户当地居民开展个别访谈,了解村民生活状态及民生诉求。部分学生以《乡村振兴社会调查研究》为调研主题,深入群众,收集乡村振兴第一手资料。

  “以前生活在大山深处,娃娃们上学难啊,从家里到学校,一路翻山越岭、黄土飞扬,行程20里地,现在上学出门就是学校,方便多了”。掌政镇新创家园社区居民海向英如是说。村民普遍认为,过去的四年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交通方便了,环境变美了,医保全覆盖,看病报销更方便啦!

  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此次马克思主义学院“村韵新声”乡村振兴团同时深入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为老人们送去真情关怀与慰问。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还存在乡村教育生源不足,教师流动性较大,老年人生活来源单一、看护不足等问题,成员们也将进一步整理资料助力社会发展,增强时代责任。

脚踏实地,助力乡村振兴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将其作为‘田间地头思政课堂’来打造,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在基层一线接受思政教育,从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田埂行动。正值豆苗生长季节,成员们在农户的带领下了解豆角的生长、后期的销售、生产利润比等情况,在炎炎夏日帮助农户完成豆苗的除草工作,感受到了当地的淳朴民风,亲身体会了务农的艰辛与不易,牢牢掌握了年轻人就是要“自找苦吃”的要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带队教师吕宇宇老师深有感触,“脚上有泥心中才能有底,致知笃行才会有力,青年大学生还是要响应国家号召,到田间地头寻找答案,助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广而告之,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我们积极创新方式方法,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把基层宣讲阵地建设成为团结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伏晓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校内走向校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推动“三下乡”活动走深走实的必要之举,更是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不变的初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晓慧以《乡村振兴,宁夏这样干》为主题,从乡村振兴的两个典型案例着手,探寻乡村振兴的成就及痛点,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论述中回应乡村振兴的对策策略,以小切口阐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提出新时代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微波扬帆,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在新创家园活动室里,50名不同班级、年龄的小学生齐聚一堂,成员们为孩子们展示了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引导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和孩子们一起以画为径,创作心中的最美乡村。小画家们用稚嫩的小手握着画笔,在画纸上涂涂改改,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图画作品展现在眼前。鲜艳的配色,大胆的想象,每一幅画都充满童真和快乐,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红石榴广场,成员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三个游戏环节,其中包括跳圈接力赛、几人几条腿、十人萝卜蹲,并耐心细致地向孩子们讲解了每个游戏的规则。手拉着手,围着的是孩子们的欢乐,也是社会实践成员们记忆深刻的画面。参与游戏的小朋友热情高涨,时不时传出欢笑声,场面十分热闹,成员们和孩子们纯粹的快乐就在一跑一跳、一盈一笑之间尽情展现,在精彩角逐后,“村韵新声”乡村振兴团为孩子们颁发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使每一位参与的孩子都拥有了爱心图书和体育用品,并鼓励他们多读书,锻炼身体,以后成为让家乡变得更好的小小守护者。

  银川科技学院通过暑期“三下乡”等方式积极组织策划多种实践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鼓励青年学子在深入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并立足专业特色和优势,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为青年大学生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感慨颇深,收获颇多,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提高,精神得到了升华,理论得到了提升。“三下乡活动不是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而是一个有助于青年人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综合平台。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青年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202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丁宏杰感慨道。

  吕宇宇老师也强调实践体验后获得的精神价值在可以在课堂上得以进一步延续。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一环,什么是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不到乡村走一回,学生很难理解,参与“三下乡”活动后,再回到课堂听课,更能入脑入心。张晓慧老师也补充道,对教师而言,用思政教育的视角观照乡村振兴的变化,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把搜集到的鲜活事例带回课堂,搭建‘三下乡’案例库,丰富课程资源,是讲活思政课的必要之举。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构建“四纵四横一支点”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特色资源,让教师走入社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多角度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实现小切口和大主题的有机统一;多品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多举措进行学生思政教育,拓展学生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继续“自找苦吃”,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征程上,上好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思政实践课,使广大学子真正读懂“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答好“实践题”。

 

联系方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555(院办) 0951-5181999(招办)

邮编:750021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公众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7/02 13: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