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银川科技学院“萤火微光队”在李瑞华、王娟娟两位老师带领下,联合银川市西夏区文昌南路社区,以“思政引领+实践体验”“校地共建+科普赋能”“沉浸互动+活力感悟”为路径,开展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30余名社区青少年及家长在这场红色文化盛宴中,触摸历史温度,汲取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悄然扎根。
一、薪火剧场——角色演绎里的红色种子
7月,屋外热浪阵阵,屋内文昌南路社区三楼会议室化身“红色剧场”,“演绎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在此启幕。“同学们,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的?”王娟娟老师的提问刚落,孩子们齐声应答:“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稚嫩却坚定的声音,瞬间牵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动画短片《小英雄王二小》里,13岁少年引敌入瓮的机智、面对刺刀的不屈,让台下不少孩子攥紧拳头,眼眶泛起红晕。“王二小勇敢!”“他不怕牺牲!”孩子们的呐喊里,是对英雄最纯粹的致敬。
最动人的当属角色扮演环节。孩子们分组化身《小兵张嘎》的“智斗小分队”与《闪闪的红星》的“红军小卫士”:红领巾当“红旗”飘扬,玩具枪“哒哒”模拟冲锋,小红军服装下,稚嫩的身影认真复刻着潘冬子巧送盐巴、张嘎智取手枪的经典场景。一抬手、一迈步,都是与英雄的隔空对话。
活动尾声,王老师展开“祖国发展对比图”——从补丁衣到时尚装,从土坯房到高楼大厦,引导孩子们思考:“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是党带领人民奋斗出来的!”“我要像王二小一样勇敢!”孩子们的回答里,“党”“信念”“担当”不再是抽象的词,已化作心头跃动的火苗。这场“小课堂+大实践”的思政课,让英雄精神真正走进了少年心间。
二、薪火笔阵——科普探索中的征途接力
“月球车在月球上怎么‘走路’?”“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更环保?”一场“红色征途+科学探索”的奇妙之旅开启。队员吕进飞以故事化语言,带孩子们穿梭于星际与科技的世界。
从嫦娥探月的壮举到火星车传回的影像,从载人航天的突破到无人探测器的奥秘,孩子们瞪大眼睛,仿佛亲手触摸过月球的土壤。当讲到汽车科技时,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迭代,从自动驾驶到智能交互的未来,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创新”二字有了具体模样。
理论之后,是拼装实践——吉普车与月球车零件在桌上铺开,队员们俯身指导:“先拼底盘,再装车轮”“这个接口要对准卡槽”。孩子们的小手在零件间穿梭,皱眉琢磨、豁然开朗、欢呼雀跃……当一辆辆“成果”组装完成,自豪感在小脸上绽放。“我以后要造能上火星的车!”一个男孩举着作品喊道,眼里闪着憧憬的光。
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斗力量,在科学探索中播种未来志向。这场活动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更让他们明白:传承红色基因,既要铭记历史,更要以知识为笔,续写新时代的征途。
三、薪火巧手——指尖创作中的记忆镌刻
经历了几天的活动,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社区活动室里彩纸翻飞、蜡笔舞动,“指尖上的红色记忆”主题活动正热闹开展。30余名孩子早早围坐桌前,在李瑞华老师带领下,用剪纸与画笔对话历史。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就像黑暗里亮起第一盏灯……”李老师讲起党史故事,孩子们的目光专注而明亮,仿佛亲眼见证了那个开天辟地的时刻。
剪纸环节,红纸上的“镰刀锤子”党徽、五角星模板静静等待。孩子们握紧剪刀,沿着轮廓小心翼翼裁剪,碎纸飘落间,红色符号渐渐清晰。当鲜红的党徽、闪亮的五角星在手中成型,孩子们高高举起作品,红纸上的光映着笑脸,革命先辈的理想仿佛在童真指尖获得了新生。
绘画环节更是童声鼎沸:有的勾勒红军战士的坚毅背影,有的泼洒五星红旗的灿烂色块,有的用稚嫩线条描绘井冈山的巍峨、延河水的奔腾……“这是红军走过的路!”“这是五星红旗,代表胜利!”孩子们边画边念叨,每一抹红、每一笔黄,都是对历史最纯真的注解。
“看着孩子专注剪五角星、画红旗,听他讲党的故事,这种浸润式教育比说教有力百倍。”一位家长感慨。红色的种子,就这样在指尖的创作里,悄悄落进了心田。
四、薪火履痕——沉浸挑战中的精神续燃
“南昌起义爆发于哪一年?”“1927年!”红色的信仰继续在孩子们心中发芽成长。“赓续红色之路,争当时代少年”沉浸式体验活动中,挥舞着红旗的孩子脱口而出答案,声浪里满是自信。
这场活动设“南昌起义站”“延安精神站”“敌后爆破战”等关卡,让红色精神在互动中可感可触。“红色指令大挑战”里,队员王佳瑶喊出指令,孩子们做相反动作,失误者需速答党史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首创精神,就在肢体与脑力的碰撞中深植于心。
“延安精神站”的“桃花朵朵开”游戏充满欢笑:“开5朵!”孩子们瞬间相拥成组,未及时组队的便齐声诵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的传统在童声中焕发新韵。
敌后爆破战”将气氛推向高潮:小队员化身“敌后尖兵”,用肢体暗号传递“金沙江”坐标,再掷出“保龄炸弹”“炸毁碉堡”。若投掷失败,便要响亮喊出“为人民服务”才能重来。一次次尝试中,孩子们读懂了革命年代的智勇与担当。
五、薪火赛道——竞技拼搏里的精神传承
最后一天,阳洒满社区广场,“趣动无限・团结共赢”主题运动会拉开帷幕。30余名青少年与家长、队员们并肩竞技,在欢笑与汗水中续写红色精神。
“一圈到底”赛道上,两组队员手拉手,让呼啦圈如流水般穿过身体。第一组发明“波浪式传递法”:前排下蹲时后排前倾,呼啦圈在起伏中飞速前进,胜利时的击掌声清脆响亮——这是“团结”的模样。
“摸石头过河”环节,20米路程考验着策略与协作。有队伍失衡倒地,场边响起的不是嘘声,而是“加油!稳住!”的呐喊——这是“互助”的温度。
飞盘投掷区,6岁女孩朵朵攥着飞盘犹豫片刻,在队友鼓励下奋力一扔。飞盘虽只飞出5米,却收获全场最热烈的掌声——这是“勇气”的力量。
每一次接力、每一声呐喊,都是革命精神的现代表达:团结如当年红军并肩作战,拼搏似先辈攻坚克难,包容恰是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
小结:微光成炬,照亮成长之路
此次系列活动,是银川科技学院三下乡“萤火微光队”践行“非遗+党史”“体验+教育”模式的生动实践。从角色扮演到科普探索,从指尖创作到沉浸挑战,红色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已化作孩子们可触、可感、可参与的生活体验。
未来,“萤火微光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用更多元的形式播撒红色种子。我们坚信,点点萤火汇聚成炬,必能照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在红色浸润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555(院办) 0951-5181999(招办)
邮编:750021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