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教学】大学思政第一课 | 多角绘就抗战记忆 共燃青年担当之火

发布时间: 2025-09-01

  新学期孕育新希望,新征程承载新梦想。9月1日,我校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拉开帷幕。2025级萌新们迎来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课。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开学第一课,不仅是知识的序章,更成为传承抗战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成长必修课。课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的老师们以“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为主题,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相关内容融入第一课教学,不同风格的老师们各展所长,从历史深处打捞记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精神洗礼。

殷殷爱国情,化作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王莉老师以《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责》为题,开篇便用沉浸式提问打破时空:假如你是1937年的北平青年,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参与抗战?假如你是当下的青年,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绘就青春答卷?在此基础上,搭建“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桥梁,强化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认同感、时代责任感与行动自觉性。

图片

  杜佳音老师从引人入胜的MBTI自我介绍开篇,引出主题《以鲲鹏之志问鼎苍穹·以萤火之光点亮山河》,通过梳理历史,让学生看到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方面的变化,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可以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图片

  张雪淼老师以《80年前的你踏着碎片来,80年后的我奔着辉煌去》为题,以三个问题贯穿课程:何为大学思政课?何为新时代?何以承担时代复兴大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性,其次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时代进行定位,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时代重任,守护来之不易的盛世。在课程结尾,张老师用自创的诗句升华了课程主题。

图片

铮铮强国志,铸就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同学们好,我是梁艳敏老师的 AI 分身——迷榖。今天,我将和老师一起,带大家穿越时空,解锁青年与国家的成长密码。”随着这段生动的 AI 语音,梁艳敏老师开启了《铭史铸信·以青春之我报效青春之国家》为题的课程,以中国“昨天的艰辛探索、今天的蓬勃发展、明天的宏伟蓝图”为主线,深入剖析青年在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作用,鼓励青年接力拼搏,推动中国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图片

  陈钰老师以《见证美好时代·担当复兴大任》为主题,以生动的数据展示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艰辛并用“山河信”的活动告慰抗战英烈。通过1937年和2025年两位美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对比,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今天的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从容自信,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中国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图片

  秦田田老师以《赓续抗战精神血脉 筑牢青年信仰根基》为题,从热映电影《南京照相馆》导入,讲述如何让历史照进现实,从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看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从王兴兴、“北京明白”等案例看青年如何立大志、担大任。

图片

  刘丽萍老师以《烽火映新程:青年的时代之思》为题,先通过回顾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国情与先辈抗争历程,与新时代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形成对比,清晰展现“时代变迁”的脉络;再以庞众望的事迹为切入点,引导青年认识自身与新时代的紧密联系。

图片

拳拳报国心,汇聚逐梦前行的信心底气

  吴嘉慧老师以《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为题,构建了一场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通过将80年前抗战青年的“救国使命”与新时代青年的“复兴使命”对比,使宏大的时代方位和使命担当变得可感可知。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实现“知行合一”,在行动上回答“何以担当”。

图片

  李帷玮老师以《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为题,通过互动唤醒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近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确自身生逢盛世,责任在肩。鼓励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做新时代的“强国一代”,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图片

  吕桂玲老师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昨天、今天、明天的三句诗作为主线。雄关漫道真如铁,带领同学们回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人间正道是沧桑,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繁荣昌盛;长风破浪会有时,展望美好未来,激励同学们勇担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斗。

图片

  马依娜老师以《历史的接力棒: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为题,以情感串联历史与未来。她从“2025 年夏天的难忘回忆”切入,讲述川军王建堂 “死字旗” 故事,让学子悟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通过视频《跨越时空的对话》直观展现了烽火岁月与和平年代的青春共鸣,激励学生将澎湃热情转化为踏实求学的内在动力。

图片

  2025级新生表示,上完第一节思政课感慨万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民族脊梁如巍峨的丰碑,屹立不屈;爱国情怀似燃烧的炬火,照亮征途。当代青年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开学第一课”意味着新学期、新起点,奋斗不息的梦想又一次扬帆起航,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带着惜时如金、只争朝夕的意志,拿出滴水石穿、矢志不渝的精神,共同谱写新学期的奇迹,创造新学期的辉煌!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陈钰

  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

联系方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555(院办) 0951-5181999(招办)

邮编:750021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公众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29 13: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