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9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三党支部在A1-504组织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座谈交流活动。支部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党和国家举办的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收获与认识,从历史、科技、未来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豪感、使命感与责任感。
座谈会上,首先由党支部书记李瑞华同志发言,她强调了此次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和国家举办的盛大阅兵式、文艺晚会等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昭示,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交流环节,同志们纷纷踊跃发言。周泽超、马拥军两位同志结合自己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对抗战历史的深入见解。详细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无数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让学生们深刻了解这段历史,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周泽超同志感慨地说。
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王娟娟同志感慨地说:“当看到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武器装备,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这背后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思政课教师有责任将这段历史生动地讲述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张雪淼老师分享了自己将抗战历史融入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思路,通过讲述抗战英雄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吕宇宇同志从科技与历史的角度发表了见解。她提到,抗战时期,我国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努力开展科研,为抗战胜利提供支持。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更应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以科技实力捍卫和平。谈及未来的教育使命,刘亚莉同志表示:“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通过思政教育,让他们铭记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宋辉同志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资源,如抗战纪录片、历史图片等,增强教学效果的经验。
其他同志也围绕如何将抗战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抗战历史与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此次座谈交流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交流,同志们对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身肩负的教育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三支部的老师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贯穿于教学始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图/刘丽萍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555(院办) 0951-5181999(招办)
邮编:750021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