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近日组织开展了以“铭记历史 启迪现实”为主题的校园采访活动,开展了一堂没有铃声的“大思政课”。
党支部的各位教师党员围绕“九三阅兵的感悟”、“九一八事变的思考”和“抗战精神的传承”三个主题,与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展开深度对话,在师生互动中重温历史记忆,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奋进力量,用短平快的方式把宏大叙事转化为青年话语,师生共同探讨历史对当代的深刻启迪,为“大思政课”注入现场温度。
重温九三阅兵——在震撼与自豪中坚定信仰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向世界展示了国威军威,彰显了和平决心。数日过去,盛典的震撼场面仍令人记忆犹新。当教师在采访中向同学们提问:“还记得九三阅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时,调动了同学们火热的心灵,纷纷发表自己对阅兵仪式的不同看法。
阅兵盛况激发爱国热情。一位退伍复学的同学表示:“最震撼的是那一声‘敬礼——’让我回忆起了在军队度过的训练时光,口令,‘唰’的一声,劈枪、转头、注视,动作干净利落到毫米级,展现出军队铁一般的信仰、信念、纪律和担当。”
新质战力展示震撼人心。一位工科学生特别提到:“此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新型装备占比很高。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含‘新’量十足。”
青春力量接受检阅。采访中有许多学生关注到了受阅官兵的年龄结构,“这些年轻的面孔与我们年龄相仿,却已经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名大二学生感慨道。
采访中多位党员教师强调,九三阅兵彰显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警示人们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回望九一八事变——在铭记与反思中砥砺初心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开始。在采访中,支部教师党员与同学们共同回顾这段历史,探讨其现实启示。
历史真相需要永恒铭记。在主题采访中,教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对九一八事变这段历史有什么样的启示?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90多年,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要纪念它?同学们坚定地表示:“历史不是尘封的过去,而是一面镜子。九一八事变告诉我们,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以前在历史课本上学习九一八事变,更多是了解事件本身,这次与老师交流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小李的感悟,道出了许多学生的心声。小学教育专业的一位同学说:“我的爱国方式就是潜心努力学习好专业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以后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各位教师党员亦强调了历史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既要铭记九一八事变带来的深重灾难,牢记 “国家落后、民族软弱就会任人宰割” 的历史教训,又要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前进动力,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传承抗战精神——在思考与践行中勇担使命
在访谈中,教师们向学生讲解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一位学生坦言:“以前觉得这些词汇很抽象,通过这次交流,我真正理解了它们的分量。”
与此同时,教师们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如何传承抗战精神,担负起年轻一代的历史责任,学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英烈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洪流。”
此次 “铭记历史 启迪现实” 主题采访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不仅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也让教师党员们进一步明确了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使命担当。下一步,党支部将继续以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启迪现实、培育新人” 为目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铭记历史中坚定信仰,在启迪现实中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视频拍摄/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
视频剪辑、文/张媛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555(院办) 0951-5181999(招办)
邮编:750021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