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
弘扬伟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求,进一步强化党员思想建设与党性修养,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重读抗战家书,弘扬伟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诵读烽火岁月中的家书,引导党员从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中,汲取信仰力量与使命担当。
“三步深耕·从通知到生根”
——全体党员学习整体流程
唤醒:一纸动员,唤醒红色初心
抗战家书是民族精神的珍贵载体,是抗日战争历史的生动注脚,字里行间凝结着革命先烈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理想的坚守。活动启动后,党支部紧扣“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代背景,第一时间发布通知明确要求,从家书筛选、录制场景选择到文字材料撰写,全程为党员提供史料参考与思路指导,鼓励大家以个人或自由组合小组的形式积极参与。通知发布仅3天,全体教师党员便完成报名,以高度的参与热情,致敬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深耕:史料踩点·情感研磨·理论对接
筹备过程中,教师党员们各展所长、精心打磨:有的党员为找到最能体现抗战不同阶段历史背景的家书,查阅《抗战家书》《烽火家信》等多本史料,力求让诵读内容更贴合纪念主题;有的党员主动前往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踩点,结合家书背后的历史故事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还有党员自发组成研讨小组,围绕“抗战家书与民族精神”“80年后再读家书的时代意义”等话题展开交流,将历史思考与理论研究融入在诵读情感与文字撰写中。不仅如此,许多党员还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特色,尝试在诵读中融入对“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时代解读,让80年前的红色家书与当代教育使命产生深度联结。录制环节中,党员们更是精益求精,从语速把控、情感表达到手势配合,反复录制调整,力求通过最真挚的呈现,让观众仿佛重回烽火岁月,感受先烈们的赤诚与担当。
转化:500字札记+平台展播,把家书力量写进课堂
录制视频的同时,全体党员还围绕所选家书撰写500字以内的文字材料,结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背景,详细介绍写信人生平、挖掘家书背后的历史故事,并联系自身思想与工作实际,阐释其中蕴含的伟大抗战精神。不少党员在材料中写道:“80年后重读抗战家书,仿佛与先烈穿越时空对话,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国’,正是我们今天要坚守的初心。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员教师,我们必须把这种精神融入课堂,让青年学生读懂80年前的牺牲与当下的责任。”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将“读、思、悟、行”有机结合,既展现了全体教师党员致敬历史、传承精神的积极风貌,又让大家在重温家书中深化了对战争历史的认知、强化了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下一步,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对优秀视频作品进行整理,通过学院公众号等平台展播,让更多人感受抗战家书的力量;同时,将继续紧扣重要历史节点,以红色文化为抓手,丰富主题党日内容与形式,引导党员将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的红色力量,转化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宣讲的实际行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见字如面·穿越时空的回声”
——抗战家书优秀作品展播
铁血柔情:马丽雅读左权致刘志兰书
左权将军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
(1942年5月22日)
志兰: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须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廿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每日除照常工作外,休息时玩玩扑克与斗牛。志林很爱玩牌,晚饭后经常找我去打扑克,他的身体很好,工作也不坏。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导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三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不多谈了,祝你好!
叔仁
五月廿二日晚
左权将军是八路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一封封家书,不仅充满了对妻女的深切惦念与柔情,更闪耀着一位革命军人“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精神。马丽雅老师用真挚的情感,再现了将军铁血背后的柔情与担当,让听众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为国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境界和其中所蕴含的忠诚、担当与牺牲的伟大抗战精神。
血书母爱:刘海娜读赵一曼就义遗书
赵一曼烈士就义前写
(1936年8月2日)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领导人,赵一曼在英勇就义前,用饱含血泪与期望的笔触,留下了对儿子“宁儿”的谆谆教诲与为国牺牲的无悔誓言。这封短短的家书,字字千钧,是一位母亲对国家最深沉的爱和对未来最殷切的期望。刘海娜老师的诵读哽咽而坚定,深刻诠释了赵一曼烈士坚贞不屈、信念如磐的革命意志和伟大的母爱情怀,其所体现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正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555(院办) 0951-5181999(招办)
邮编:750021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