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行 “党史国史”课程教师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 2025-10-22

筑牢育人阵地,凝聚教学合力。10月20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党史国史”课程集体备课会。会议聚焦大一专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围绕授课重难点解答、后续专题备课优化及教学要求规范展开,为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助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筑牢基础。此次备课会重点关注授课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破解,尤其为初次授课教师提供针对性帮扶。会议由“党史国史”课程骨干教师吕宇宇主持,教研室主任张晓慧及“党史国史”课程组教师参会。

大一专科学生刚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对“党史国史”的系统性认知尚显薄弱,初次授课教师在教学节奏把控、理论知识拆解等方面易遇困惑。会上,初次授课教师主动分享备课及试授课中的难题,如“讲解建党精神与长征精神时,如何紧扣党史国史脉络,引导学生筑牢‘四个自信’根基。”“怎样回应学生提出的党史国史与现实生活关联类问题”等。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教学案例逐一支招,提出“时间轴+关键事件对比”“用身边实例具象化抽象理论”等实用方法,指导初次授课教师梳理核心知识点、预判认知误区、设计互动问题,有效缓解了他们的教学焦虑。

在解决前期教学困惑后,会议转入后续专题集中备课环节。针对“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史”等即将讲授的专题,教师们围绕重难点梳理、案例使用、课程导入、互动问题设置各抒己见。在重难点梳理上,考虑到学生对经济政策认知有限,教师们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拆解为“计划经济局限性”“国际环境机遇”“人民群众需求”三个层面;案例选择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如用“脱贫攻坚乡村变化”“高铁5G发展”等实例,增强学生代入感;课程导入打破传统模式,设计“互动提问”“数据对比”等创新形式;互动问题设置兼顾深度与参与度,以“开放式低门槛问题”为主,搭配“深度讨论题”,引导学生从认知向思考过渡。

会议最后,教研室主任张晓慧结合专题备课成果,提出教师备课的三重维度:以“脉络串联”破题,让“四个自信”有迹可循,强调“讲党史不能只停留在‘讲故事’,要让学生看清‘道路怎么走、制度怎么建’的逻辑。”其次,用“现实锚点”回应,让历史与生活同频共振。比如,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时,让学生算一笔“民生账”:社区里的老年食堂、课后托管服务、医保报销比例提升,这些“身边事”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延续。第三,让“学生主角”登场,在参与中深化认知。针对专科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课堂弹幕提问、匿名投票和实时数据分析,及时捕捉学生思想动态,让互动有效有质。

此次集体备课会凝聚了教研室的集体智慧,不仅为任课教师,特别是初次授课教师提供了有力支持,更为后续“党史国史”课程教学指明方向。教研室表示,将持续开展常态化集体备课,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让“党史国史”课程成为引导大一专科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的优质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吕宇宇/图李瑞华

 

联系方式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555(院办) 0951-5181999(招办)

邮编:750021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公众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23 18: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