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A1-504 会议室召开工作会议暨首次集体评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晓慧主持,全体教师参会,既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又展现实战教学风采,更锚定教学能力提升的清晰路径,为思政课提质增效注入动能。

会上,教研室主任张晓慧结合学院教学例会工作部署,统筹安排教研室近期重点工作,强调宁夏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联盟工作聚焦 “思政课跨校协同”,师生现场教学联动历史与现实;期中教学检查材料整理工作,确保教学各环节可查可溯;秋季学期教师综合培训为教学创新打牢基础。各项部署既显马院特色,又重实践落地,勾勒出清晰工作框架。

作为核心环节,集体评课以“客观互助”为原则,从理论阐释、课堂驾驭、技术融合、价值引领维度梳理亮点,彰显思政教育本色:张媛老师以史论结合阐释“社会主义优越性”;何婷婷老师用“问题链”引思“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杨姿老师课堂控场灵活多变,整体课程进度把控良好;吕宇宇老师以饱满热情融社会热点入史,让课堂“活”起来;刘亚莉老师教学表达流畅自然,课堂呈现稳定有序;张晓慧老师以雨课堂实现深度互动,技术赋能与教学质感兼备;李瑞华老师课堂设计充实丰富,充分展示其扎实的备课功底。


同时,教研室坦诚梳理可改进之处,聚焦核心痛点:学情把握不足,未充分适配不同层次学生认知特点,未能展示“四史教育”课程特点;时间分配与内容精炼待优化,核心知识点“面面俱到却重点模糊”;互动形式单一,多为“教师问学生答”,智能工具仅用基础功能,未发挥其有效价值。

针对问题,教研室形成靶向对策,指出,“四史课程”需精准对标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大一专科学生,侧重夯实学科基础,着力适配其认知节奏与学习习惯,助力知识吸收稳扎稳打;针对大二本科学生,则注重深化知识理解,引导自主探究与思维拓展,推动能力提升循序渐进。通过差异化的备课设计,确保教学内容、方法与各学段学生的成长需求高度契合,最终实现靶向明确、成效显著的教学效果,让每类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学有所获。在课程特色方面,需明确两大核心逻辑主线:“党史国史”教学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展开,深入阐释党的领导优势与实践伟力;社会主义发展史教学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系统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与优越性。教学内容主动对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现实案例,通过“理论阐释 + 现实印证”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讲授中理解逻辑内核、在现实感知中深化价值认同,最终真正吃透核心逻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面对互动单一、片面的困扰,教研室主任张晓慧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帮助教研室教师操作掌握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预习任务单、弹幕提问、数据看板实现全流程赋能,既有效强化了师生间的深度互动,更进一步提升了课堂互动的整体性与实效性。
此次会议尽显教研室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教研氛围,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技术为支撑”为马院思政课提质助力。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深化“以评促教”,推动课程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教学根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杨姿、张晓慧/图“纲要”教研室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电话:0951-5181555(院办) 0951-5181999(招办)
邮编:750021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